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科技不斷進步,過去在科幻電影中見到的機器醫生,可能已經不再只是幻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任江碩儒表示,幾乎每兩三年醫界就有新的技術出現,如醫療儀器進步使診斷更準確、基因檢測有助於癌症治療等等,甚至隨著時代進步,愈來愈多人體奧秘不斷被研究發現。心臟科專業的江碩儒近期和日本順天堂大學的合作研究,就以心臟超音波定量研究睡眠呼吸中止症對心臟產生的負面影響,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導致心臟衰竭,這類研究的出現對預防、治療都有一定幫助。
雖然科技、研究不斷推陳出新,看似為人類帶來更多生存機會,但人類社會有許多規則架構而成,醫療科技帶來的只有好處嗎?
首當其衝的,就是患者的荷包,醫療科技不斷革新,隨之而來的是高額的費用,若沒有一定的經濟能力,是否就沒有接受治療的權利?而作為民眾醫療保障工具的「保險」,似乎也有力未能及之處。現代保險健康理財媒體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黃秀玲指出,保險買的是「未來的保障」,而人們永遠無法預料未來20年後會發生什麼樣的事,這也就造成「保險遠遠跟不上科技進步」。不過,黃秀玲也認為,長照險、手術險的推出是醫療保障保險的大變革,保險也正在進步,更認為保險應該保留彈性,「不是20年前買的保單,在申請理賠的時候就必須回到20年前的規定,」是否可以用取代性的治療方式比照理賠,讓保戶一樣享有保障。
同樣的,法規不可能事先預測,而是做事後規範,僑光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系系主任徐志明表示,目前法律規範醫療行為、醫療倫理,都是各行業如醫療委員會等自主管理。至於科技是否真的讓醫師變得更方便,徐志明不以為然,「反而是責任更多,還有醫師要自費學習新技術,」要求醫護人員運用科技工具得自律,可能給醫療團隊帶來更多壓力。
醫療科技衝在最前頭,其他領域如何跟上?江碩儒認為「倫理」一定要緊跟腳步,除此之外,未來協助診斷的可能不只是人類醫師,而是開發廠商製造出來的「機器」醫師,當AI進入醫界,責任、副作用……等問題,都必須好好衡量才行。
主持人:現代保險雜誌發行人林麗銖 來賓:僑光科技大學財經法律系系主任徐志明、現代保險健康理財媒體集團創辦人暨董事長黃秀玲、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內科主任江碩儒(由左而右)
|
![]() |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第一金人壽:網路投保正式開業 推出「秋冬旅遊保平安」月月抽獎活動台灣人愛旅遊,每年國內平均旅遊次數為7-8次,隨著全球廉價航空崛起,也帶動國外旅遊風氣,要玩得盡興,... | 市場訊息 摩根投信:時間將進入5月淡季 外資對亞股買超力道收手美股在財報亮眼帶動下,S&P500指數再創新高,但因為時間即將進入5月,在傳統淡季的影響下,... | 醫療、健康保險 【詳全文】立法禁止基因歧視 中國保險業慌了!?
本文重點:中國基因檢測正夯,成長幅度超過全球,不少保險業強打「買保險,送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