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件人姓名: | |
收件人Email: | |
寄件人電話: | |
本刊今年8月間執行的第9回「千大企業產險購買行為及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企業主在選擇產險公司時,比歷次調查更重視費率條件、財務狀況、經紀人公司推薦以及信用評等。這幾個項目都符合「花小保大」以及「人性」的投保戰略主軸。
理賠服務對大企業最重要 多數已知費率全面自由化
當然,擔心發生意外事故造成損失,是企業投保最初與最終的原因,景氣好的時候如此,景氣差時,更是如此。因此「理賠服務」受重視的程度從來沒有改變過,一直排名第一。
而當企業預算緊縮時,費率必然是選擇保險公司很重要的考量。尤其今年4月1日起產險費率全面自由化,除了強制車險之外,其他險種的費率都可以由產險業自行訂定,而且本次調查有75%的受訪企業表示已經知道這個訊息,未來產險業可能得面對更多大企業的比價、講價。雖然產險公司一再希望同業自律,「俗物無好貨」(台語)也適用在保險商品,但是據了解,商業火險的保費已調降2成以上,未來價格競爭無可避免將加重產險業保費收入衰退的壓力。
財務、形象、信評 大企業很重視
大企業選擇產險公司最重視的因素排名第3的是財務狀況。產險業先後發生國華產物倒閉、華山產物被勒令停業,壽險業迄今則有幾樁大型併購案及有壽險公司被安定基金接管等,在在都強化大企業選擇保險公司時對財務狀況的重視。
「公司形象」的勾選率超過6成5,排名第4。形象很抽象卻具體存在觀察者心中,難怪越來越多產險公司跳脫過去低調不做廣告或包裝的窠臼,畢竟形象需要靠各種管道傳遞才能傳播、建立。
部份信評機構在這次金融海嘯之後,引發購買信評等級很高的機構所發行的衍生性商品而慘賠的投資人不滿,有些信評機構甚至在某些國家吃上官司,但是在尚無其他替代性方案可供參考的情況下,信用評等仍是監理機關與大企業主重視的財務安全指標之一。目前本國產險公司僅台壽保與蘇黎世未委託信用評等機構做財務實力評等。
在千大企業市場最有名的10大產險公司
一家公司「有名」不一定可以獲得客戶青睞,但是沒沒無聞則保證很難拓展業務。
本次調查在一千大企業市場中知名度最高的前10大產險公司的勾選率都超過7成5,其中前5大都在9成以上。
因為調查對象是一千大企業,因此結果並未與業務量排名完全一致,例如2008年國泰世紀的全年保費收入名列第二,但該公司在千大市場的業務活動遠不如消費者市場,因此知名度僅排名第10。而業務排名第13的蘇黎世向以企業為主戰場,因此知名度高達9成,名列第5。
千大企業認為形象最好的10大產險公司
形象是大企業選擇產險公司很重視的因素之一,本次調查顯示,前10大形象最好的產險公司,除台灣產物退位、第一產物晉級之外,其他都是前一次調查入榜的公司,但部份公司排序變化很大。
形象最好的前5大產險公司都是業務排名前5大的公司。其中國泰世紀晉級的速度最快,從前一回調查的第6名晉升為第3,勾選率增加1成,而新安東京海上則由第2名掉到第5。
千大企業認為售後服務最好的10大產險公司
售後服務當中最重要的首推理賠服務,而理賠服務又是大企業選擇保險首重的因素,那麼企業認為哪些產險公司的售後服務做得最好,對保險公司或其他大企業自然很具參考價值。
這一回的調查,售後服務做得最好的前10大產險公司僅蘇黎世退位,由兆豐補位,其他9家都是上一回在榜上的熟面孔,前4名排序也沒變動。
千大企業市場最專業的10大產險公司
大企業的保險規劃遠比個人保險更需要量身訂做的專業能力,因此經辦團隊必須接受來自客戶嚴格的考驗,而專業的養成以及來自客戶的信賴感都需要時間。
從本次調查千大企業認為最專業的前10大產險公司排行榜退位的是台灣產物,由第一產物補進。而由前5大退位的是前一回排名第3的AIG友邦,新晉級的則是前一次排名第6的國泰世紀。因此本次調查排在前5名的公司也是業務排名的前5大。
千大企業認為最值得推薦的10大產險公司
口碑是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當一家保險公司被受訪者勾選為「最值得推薦」,不只表示受訪者會把這家公司推薦給其他企業或個人,也表示當續保或加保時,這家保險公司當然是首選。
本次調查前10大最值得推薦的產險公司變化不大,僅台灣產物退位,第一產物晉級,與最專業前10大一樣。前5大也是業務排名的前5大,但明台的被推薦率排名第2,2008年業務則排名第4,國泰世紀與新光的業務排名優於被推薦排名。
至於「最值得推薦」6到10名的公司,僅泰安與AIG友邦的業務在前10大。因為本調查以千大企業為對象,並未包括一般民眾,而各公司業務結構不同,大企業推薦排名與業務排名有落差可以理解。例如旺旺友聯的業務排名高居第7,但在千大市場的耕耘則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後記
在執行本項問卷時,本刊係以列示目前在產險市場的本國保險公司與外商分公司的名稱的方式,由受訪企業保險事務的負責人針對以上各指標逐項勾選,不限家數。而依過去8次的調查,保險公司在各排行榜中的位置,堪稱個別保險公司業務發展的先行指標。
據統計,本次調查千大企業負責保險業務的部門以管理部最多(28%),其次為財務(25%),之後依序為總務(8.5%)、行政(6.9%)、人資(6.4%),採購、保險、法務均為2.7%,風險管理則僅1.6%。大企業設置專責部門負責保險與風險管理的風氣仍有待提升。
編輯推薦 | ||
市場訊息 南山人壽:長照險非銀髮族專屬 南山提醒民眾趁早規劃隨著整體健康環境的進步,國人越來越長壽。根據內政部最新資料統計,國人平均餘命為79.12歲,65歲以... | 市場訊息 康健人壽:年終獎金聰明花 規劃保險給自己和家人安心感
接近歲末年終,不少企業陸續發放年終獎金,除了預留必要支出、償還貸款以及犒賞自己一年的辛勞外,... | 市場訊息 富邦銀行:2015富邦小富翁理財營 5/20起開放網路報名國內歷史最悠久、口碑最佳的富邦「小富翁理財營」,今年邁入第18屆,預計於台北、台中及高雄共舉辦6個梯... |